第0139章你是对的-《我的暗恋有点甜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透析长达9年,1000多次的针刺,使得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。体内渗毒的血液从隆起的动脉出来,经过透析器过滤掉毒素,再由隆起的静脉回到体内。一个星期3次,在每次4个半小时的透析过程中,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。

    这非人的折磨便是史铁生日常的生活。

    1974年,史铁生为了生计,在北新桥街道工厂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。在这里上班既没有公费医疗,也没有任何劳保,所干的活儿是在仿古家具上画山水和花鸟,有时还画彩蛋,如出满勤每月30元工钱。

    但他为了看书和尝试写作,每天只干半天,一月下来只能领到15元,这活儿他一干就是7年。可是第二年史铁生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,这次医生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。由于体力的原因,他不得不辞去了街道工厂的临时工作,呆在家中一门心思地写作。

    1979年,由于下肢麻痹、肾功能受到严重破坏,不得不造漏排尿。紧接着,由于肌肉萎缩,血液循环受阻,再加上每天长时间地坐压,褥疮发作,前景是败血症。1986年,前列腺引起的疼痛,使他不得不停止写作整天卧床。

    冬天,他那毫无知觉的腿,经不起寒冷,如果冻了,就有坏死的可能;夏天,全身的热量只能从上身排出,额头的痱子从来不断。

   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,1980年,他创作出的小说《我们的角落》被田壮壮改编成了电视剧,在当时的影视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;1983年,他创作的小说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》获本年度“青年文学奖”和“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”。

    1984年,他的作品《奶奶的星星》又获该年度“作家文学奖”和“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”;他的小说《命若琴弦》还被改编成电影《边走边唱》,经过陈凯歌的精心导演,引起了强烈反响。

    在史铁生双腿瘫痪之初,总有人劝他“要乐观些,你看生活多么美好呀”诸如此类的话语。可是这种话对史铁生几乎起不到任何激励的作用。

    史铁生心里说:“开玩笑,你们说的轻松,病又没得在你们身上。”尤其是在双腿刚刚瘫痪的时候,生命对于史铁生几乎已经失去了任何吸引力。他想:“要是不能再站起来跑,就算是能磨磨蹭蹭地走,我也不想再活了。”

    当时,大夫告诉史铁生,他的病如果是肿瘤,可能还有的救,否则,这辈子就得准备在轮椅上过了。

    于是,史铁生整天用目光在病房的天花板上写两个字,一个是肿瘤的“瘤”,另一个字就是“死”。

    史铁生用这种方式祈祷,希望把这两个字写到千遍万遍,或许就能成真,不管是肿瘤还是死,都好。到后来,证实了他的病并非肿瘤之后,他就只写一个字了:“死”。

    从史铁生患病开始,病魔并没有夺去他的生命,他一直和病魔作斗争,一直在坚强地活着。并且,他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写作爱好。

    程小琪给李嘉楠讲着史铁生的故事,她忘记了今天是嘉楠第一次穿假肢的日子。在她故事讲到一半时,她犹豫了一下,该不该、有没有必要浪费这第一天时间来给嘉楠讲故事。她心里马上就有了答案,当然应该,当然有必要。与其让嘉楠心里怀着胆怯训练,倒不如彻底打败心里的恐惧,全身心地投入训练。

    她曾经有过案例,有一个训练者原先害怕训练,每天训练都希望早些结束,但他却感觉一分钟足有一小时那么长,他非常痛苦。过了一个月,他像是觉悟了,如饥似渴地训练,每天安排的时间都不够他练习的。当训练结束,他总是说:“还没到时间吧?我怎么感觉上半场时间都还没到啊?”

    想到这些,程小琪便决定了,她要给嘉楠讲故事,她也希望嘉楠彻底觉悟,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训练。因为她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对她说:“你是对的!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